天津北方網訊:繼此前取消乘客返現補貼后,近日快的、滴滴兩大打車軟件,也不再對司機進行補貼,這意味著曾經瘋狂一時的打車軟件補貼大戰到此終于偃旗息鼓。不再燒錢,還有人用打車軟件嗎?記者走訪發現,“零補貼”的市場比“大戰”之時冷靜不少,乘客不再有事沒事打個車,司機也不會招手不停只“搶單”。在“零補貼”成為“新常態”之后,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的打車軟件,未來發展方向在哪里?還能靠什么來贏得用戶?
補貼停后:司機乘客熱情都降
昨天早上八點半,記者在和平區沙市道使用滴滴打車叫車,發出訂單1分鐘左右,銀建出租公司的司機李師傅接單,這是他早上搶到的第4單,此時他在滴滴系統里的名次排到了1萬7千多名?!皬纳现荛_始司機客戶端就沒有補貼了,只在早晚高峰搶兩單補貼5塊錢,雖然力度小了,但總比沒有強,很多出租車都是一邊拉活,一邊順路搶單。”李師傅說:“打車軟件還是挺有用的,像在五大道里面有很多單行路,出租車很少空駛進去,乘客打車比較難,這時候用打車軟件,乘客方便我們也敢開進去了?!?/P>
據了解,始于去年底的這場“補貼大戰”,從今年3月開始逐漸縮水,到5月份滴滴和快的陸續取消了乘客端補貼,使用者驟減。有數據顯示,在補貼大戰高峰期,60%以上的網民選擇使用軟件打車;但是停止補貼后,只有不到30%的網民還有使用意愿。
電商盯上商務租車
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,這兩家打車軟件光是用于補貼的資金加在一起就超過了24億,熱鬧的燒錢大戰雖已落幕,但模糊不清的盈利模式依然讓行業前景堪憂。龔鉑洋認為,此前補貼的本質是在培養用戶習慣和積累用戶數量,從中產生的龐大數據未來將成為重頭戲,打車軟件今后在廣告、拼車、商務租車等領域都有很大發展空間。
當人們的注意力還膠著在打車軟件的熱度時,滴滴和快的已經“暗渡陳倉”,將觸角延伸到商務租車市場。與“打車”相比,租車市場能通過提前扣款和返傭模式獲得更大現金流。目前,快的推出了“1號專車”,滴滴推出了“商務打車”,另外一款商務租車平臺“易到用車”最近也獲得了百度的投資。至此,BAT三大巨頭在互聯網的地圖、移動支付、本地生活服務實現一個O2O的閉環,讓更多的用戶從線上走向線下,一盤真正的“大棋局”才剛剛開始。
業內觀點
羊毛出在豬身上
牛來買單
有人說電商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思維,互聯網思維就是羊毛出在豬身上牛來買單。正是在這一思維方式的支持下,電商打車燒錢大戰就出現乘客、出租司機和電商皆大歡喜的局面。
對于有人質疑“燒錢”是否只賺了“人氣”,電商行業專家龔鉑洋認為:“雖然滴滴和快的燒了二十多個億,看似沒有換來什么,但是我們不能用傳統的商業思維來考量投入產出比?!彼忉屨f:“兩大打車軟件的背后是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博弈,互聯網巨頭通過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已經形成手機端的壟斷,如今無論是已經在港上市的騰訊,還是即將赴美上市的阿里,公司的估值水平都因此大幅提升。”